量子力学预言真空涨落产虚粒子,却难精确捕捉
虚粒子是计算上使用的数学工具,表示不可交互、不可直接测量的量子场波动,它们不是实体。
虚粒子是计算上使用的数学工具,表示不可交互、不可直接测量的量子场波动,它们不是实体。
想象一下,当一颗巨大的恒星在生命末期耗尽了所有的燃料,它再也无法抵抗自身的引力,于是开始急剧坍缩。随着坍缩的进行,恒星的物质被压缩到一个极小的空间内,密度变得极大,最终形成了黑洞。
一个比灰尘还小的黑洞阴差阳错地进入了一个人的身体,随后它像一颗幽灵子弹,从头到脚直穿地心。此时人们惊恐地发现,没有人能阻止它……这是1975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《洞人》(The Hole Man)里面的一个桥段。然而现实中,还真有物理学家认真研究过这个问题:就
正反物质湮灭不会引起题述的“质量消失”,这是个常见的谬误。在黑洞视界内发生的正反物质湮灭(例如一批物质粒子及其反粒子在掉进黑洞视界后相撞)不会改变黑洞的质量。
量子力学作为描述微观世界的基础理论,在二十世纪初期由普朗克、爱因斯坦、玻尔、海森堡、薛定谔等物理学家建立和完善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原本用于描述原子尺度现象的理论,在天体物理学中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从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到中子星的简并压力,从黑洞的霍金辐射到
在弦理论框架中,开弦(Open Strings)与闭弦(Closed Strings)是构成物质和传递相互作用的基本单元,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拓扑结构、作用机制及物理效应上:
现代主流科学认为,宇宙起源于 138 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,一个无限小却蕴含着无限能量的奇点,在某一时刻突然急剧膨胀,如同一场震撼宇宙的创世之舞,拉开了宇宙演化的序幕。
白矮星刚形成时,表面温度可以高达十几万度,内部温度更是上亿。在不考虑暗物质和质子衰变的前提下,白矮星由于缺少能量来源,对外辐射只能依靠自身残余的热量,因此接下来它会迎来一个快速冷却期。大概只要十几亿年,白矮星的表面就会从十几万度一下子降到只有几千度。之后,白矮
世界十大顶级科学家,涵盖不同领域和时代,综合了学术影响、跨学科贡献及公众认知,他们的贡献深刻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。不同领域或文化背景可能有不同视角,但以下人物均为科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在微观世界的深处,存在着一种令人惊叹的现象——虚粒子和虚拟相互作用。这些概念是量子场论的核心,揭示了自然界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机制。虚粒子仿佛是微观世界的“幽灵”,无法被直接观测,却在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;而虚拟相互作用则是通过这些虚粒子的交换实
真空由于量子涨落会不断的产生虚粒子,但凭空出现的粒子不符合能量守恒。
在量子物理的实验室里,科学家们正在用超导电路模拟宇宙的诞生。当薛定谔的方程式在计算机中演化出来了十一维时空的结构时,一个惊人的猜想便就浮现出来了:我们的意识,或许是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消亡,只是在以量子信息这样的一种超乎于我们想象的形式,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开启了新的
5月25日,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: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涉嫌严重职务违法,目前正接受国家监委监察调查。
根据黑洞专家 Heino Falcke、量子物理学家 Michael Wondrak 和荷兰拉德堡德大学数学家 Walter van Suijlekom 的新计算,宇宙中最持久的恒星天体——白矮星——将在大约 10 年内衰变为虚无78年。 法尔克承认,这是“非
现代弦理论提出,我们的宇宙可能是高维时空的全息投影(如「 AdS/CFT 对偶」模型)。这意味着三维宇宙中的一切,或许只是更高维度空间的「影子」。若此假说成立,所谓「宇宙边界」可能并非物理屏障,而是认知维度的枷锁。
霍金辐射,作为黑洞物理学中的一个革命性理论,标志着量子场论与广义相对论的结合。由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·霍金于1974年提出,霍金辐射描述的是黑洞通过量子效应辐射出粒子的现象,这一理论不仅改变了我们对黑洞的认识,也为量子引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。霍金辐射的产生涉及
场论 事件视界 霍金辐射 hawkingradiation 2025-05-15 11:16 11
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批准的药物中,约三分之一针对的是G蛋白偶联受体(GPCR),这类药物年销售额近2000亿美元。GPCR在细胞信号传导中起关键作用,但由于其结构复杂,传统抗体药物难以精准靶向。
2023年,来自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的科学家曾经提出,无需事件视界,时空曲率本身就能导致黑洞蒸发,而中子星等其他天体会通过类似霍金辐射的过程蒸发。
如果只听爱因斯坦的,一颗黑洞形成后,会永远安静地坐在那里,什么也不发生。但霍金不是这么想的。他说黑洞不是永恒的,是会蒸发的。
爱因斯坦,这位相对论的创立者,无疑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之一,他的理论不仅重塑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,更开启了现代物理学的新纪元。而在爱因斯坦之后,史蒂芬·霍金的名字也逐渐与伟大紧密相连,甚至有人将他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。那么,究竟是什么